5491808cf332bf383e12f239bd46ee1f
周梅如
Mail_replay
Qrcode
簡介:

美國奧本大學幼兒教育學博士:課程與教學組

現任台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與幼兒教育系助理教授

Wait_for_sign_up 相簿專區
影音專區: 頻道統計圖表
SWF專區:
簡報專區:
作業專區:





適性玩具的選擇與應用

授課老師: 周梅如老師

★選擇幼兒玩具應考慮:

 

1. 對孩子性格的培養

  培養孩子與人交往和合作的性格。

 

2. 安全性

◆ 不容易破裂

◆ 沒有銳利邊緣或尖角

◆ 沒有容易被小孩吞下的小塊

◆ 顏料不含毒性

◆ 經濟耐用

 

3. 多樣化

 廣泛玩法富啟發性的幼兒玩具可讓孩子構想以不同方法玩耍,從而幫助發揮他

 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4. 適合年齡和體格

  不同年齡的孩子各有獨特的成長特徵及需要,須因應個別兒童的發展階段和能

  力來選擇適當的玩具。

    1-2歲的兒童正是鍛鍊大肌肉及幫助語言發展的階段,父母可購買依些拖拉玩具、大積木、和圖書等。

     3-4歲的小孩需要能啟發想像力及創造力的玩具,如拼圖、組合性玩具等。

     4-5歲的小孩需要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的玩具,如化妝玩具、醫生玩具箱、玩具家庭等。

 

玩具和遊戲

對嬰幼兒來說,遊戲就是他們的生活,而『玩具』則是遊戲當中重要的輔助工具,透過它,孩子能獲得適當的學習成長及生活的體驗。因此,良好的玩具不但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想像力、觀察力及推理能力、也能刺激孩子對美的領悟力,陶冶出良好的性情。在生理方面,也能誘導孩子有正常的動作發展。玩具為幼兒的遊戲帶來的意義非同凡響,不只是影響了幼兒的身心人格發展,更與幼兒的人際互動及親子關係有密切的微妙變化,因此,不要輕易忽視玩具為幼兒所帶來的成長。( 盧素碧,民73 )

 

三、遊戲及生活

幼兒在遊戲中認識同伴,與其他人發生社會互動,並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在團隊中如何互相合作達成共同目標等。經由遊戲認識視界學習知識,兒童有好奇的天性,經過一連串的探索後,便是主動遊戲的進行,而這也是遊戲即是兒童生活的一大部分的原因。因此兒童在遊戲中探索周圍環境、明白各事物的性質、變化,了解自己身體、能力。也因此讓幼兒建立對周圍事物之經驗知識。所以一個好的遊戲環境及玩具使用應該能提供幼兒在發展過程中不同的遊戲需求。

現代遊戲理論的應用  

一、轉換理論(play as transformation

※ 強調幼兒在遊戲中的表徵特徵性(皮亞傑):有關人的角色扮演、物品真實與虛假的轉換、假裝與真實情境之區別,所呈現之遊戲品質。

溝通理論(play as meta-communication

          強調遊戲中溝通與協調的重要性,幼兒會以人際間的訊息去建立、維持、打斷、恢復和終止一項遊戲,遊戲會從真實情境藉由溝通轉變為「假裝」遊戲,並從中維持適當的人際關係。

三、表現理論(play as performance

※ 遊戲是一種牽涉四人同時對話的方式(Sutton-Smith),包括遊戲者與其同伴導演製作者觀眾,強調當遊戲者在想像的世界裏為真實或假想的觀眾表演時,遊戲變成是一個有多種因素組合的舞台事件。

四、腳本理論(play as script

※ 遊戲的內容是幼兒對自身經驗的一種解釋方式,由記憶中所導引出來的知識架構就稱之為「腳本」,表示與該主題相關的知識網路或稱之為基模。腳本內容包括場景、附屬活動、角色與關係、場景中的道具、情境的變化、起始或結束腳本的社交狀況。由腳本的呈現可以看出孩子的人格特質、經驗與智能語言的成熟度。

現代遊戲理論  

心理分析論(Freud)-發洩不愉快的痛苦情緒

佛洛伊德:性心發展論

遊戲是遵循追求快樂的原則。

遊戲在藉希望的投射,透過不愉快經驗在遊戲情境中的重演,能增加個人對那些不愉快經驗引起之負面情緒的控制能力

兒童在幻想遊戲中,好比作家,創造想像的世界,全神灌注,態度認真。

艾瑞克遜(Erikson):遊戲是兒童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對世界有更新、更複雜的看法。

發展階段:出生(自我為宇宙)探索-小宇宙(玩具玩物)-大宇宙(幼稚園、社會性互動)

 

認知發展論(皮亞傑Piaget

遊戲功能:1、兒童認知外界的方式

2、兒童認知發展的指標

◎環境與個體互動的生物學模式:

1、            同化:新的環境經驗納入舊經驗之中

2、            調適:舊經驗方式,以適應新的環境

遊戲目的:遊戲在於將經驗的真實情境,納入個人的認知結構中(同化>調適);模仿則是將個人的認知結構,納入新的經驗情境中,去檢驗、修正、重建(調適>同化)-故模仿並非遊戲。

影響認知發展的四個因素:

1、        成熟  2、經驗  3、社會傳遞  4、平衡

◎認知發展的四階段

1、感覺動作期   2、前操作期

3、具體操作期   4、形式操作期

 

Vygotsky社會文化互動理論

◎ 社會-情緒-認知【關聯互動】

◎ 由區別意義與實物來提高想像思考(表徵想像遊戲);在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內促進學習;遊戲中的教學scaffolding-從成人的示範支持,逐漸責任轉移到個體獨立承擔;自我調節的功能

Bruner:遊戲的方法與過程比遊戲的結果來的重要;從遊戲中嘗試新的行為,提升創意與問題解決的彈性(分化到統整)。

認知表徵理論

Sutton-Smith:在思考及行為上產生變通能力(虛擬轉;假裝);新奇、創意-遊戲中的適應強化-提升智力

Singer:調節內外在刺激的速率(無聊時認知想像-轉化情緒)-製造幻想的遊戲能力

警覺調節理論(arousal modulation theory

◎遊戲是一種尋求刺激的活動(BerlyneEllis-改變遊戲型態與規則(溜滑梯、盪鞦韆

Bateson:藉遊戲,提升了解各層面(真實、假裝)的意義

 

幼兒各階段發展VS玩具篇

『玩』是孩子與外在世界溝通的橋梁,透過玩的過程中,不但可幫助孩子發現自我、探索問題,也滿足了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讓他有機會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及態度。由於每個階段的心智發展不同,玩具對孩子的適用及啟發程度亦有所差異,因此如何適齡、適性、適當的為寶寶準備各類玩具是一門相當重要的功課。 

不同年齡階段適合的玩具

0-3個月

這個階段大部分寶寶都在睡覺、喝奶,主要以感官來接觸這個世界,期發展的特徵為稍稍懂得抓住任何放進他手裡的東西及凝視目標物開始,並喜愛看變化較多的曲線及對比顯明的圖案、亮麗的色彩。適合此時期的玩具及是所謂的『懸掛玩具』,如:空心的布製小圓圈(讓寶寶的手剛好握住)、旋轉的音樂鈴、顏色溫和的圖片掛飾、可發出各種聲音的搖鈴,以提供寶寶在視覺及聽覺上的刺激。

1-3個月的嬰幼兒大部分的時間都躺在床上,因為嬰幼兒還不會翻身,而嬰幼兒通常都會用手舞足蹈的方式來觸摸玩具認識這個環境而會藉著玩具給自己稍些的安全感。

4-5個月

這時期的嬰幼兒,需要滿足他們的口腔刺激;這時候選的玩具可選些具有幫助嬰幼兒的手指運動,也帶給嬰幼兒滿足吸吮慾望。視覺與運動已經可以互相協調,有主動的意識行為,看到玩具會用手去拿,5個半月大時,可以把玩具在兩手換來換去,並具有比較物體的能力;此時可利用『鏡類玩具』來促進寶寶自我認知的能力、提供柔軟的『抓握玩具』訓練觸覺、會浮起的『水上玩具』陪他發覺洗澡的樂趣。

5-6個月

這時候的嬰幼兒會開始說話也慢慢的喜歡填充玩偶和球與漂浮玩具,而這時候的嬰幼兒喜歡坐著推車到外面走走。

7-9個月

這時候的嬰幼兒不會再像剛出生的小寶寶一樣,也已學會坐和爬行;喜歡操作簡易的玩具,也可選擇有幫助嬰幼兒的肌肉發展和手眼協調的玩具,但這些玩具不能太小,也開始模仿大人的動作。此時寶寶不需扶持即可自己坐穩,並開始學習爬行,在認知及社會性上可把兩個積木互相敲擊作響,主動比較物體間的差異及永久性。家長可選擇『綜合性盤面玩具』供寶寶玩,這種玩具通常具有多種功能,包括左右撥動、上下移動、按壓等,藉此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由於此時寶寶正逢爬行階段,家長可利用各種聲音或動態的玩具(:)來吸引寶寶爬行,促進寶寶小肌肉的發展。

9-12個月

九個月到一歲的嬰幼兒也開始學會站立和攀爬和走路也是粗動作的發展時期,而且也特別喜歡敲敲打打的玩具;如:鼓類等等的,或者也可玩大玩具;如:球或者是瓶子等等的,大人也可用球來跟嬰幼兒玩追球的遊戲,這樣就可以讓嬰幼兒有跑跳的機會,這樣可以和小寶寶增進親子的互動。此時期寶寶開始學習走路,可提供幫寶寶學走路的玩具(:學步車),他亦開始意識到語言的意義,父母可學習回應他、與他對話,而一些電話造型的玩具就成了最佳的玩伴。

1-2

一歲半左右寶寶已會用棒子去接觸玩具,會和洋娃娃擬人化的玩,邏輯思考的能力更好,各種類型的『敲打玩具』能促進他對聲音的敏感度,在加上由於這個時期的幼兒已經能走路了,大肌肉和粗動作逐漸發展,協調性也有所進展,除繼續給予前其所玩的玩具之外,還可增加大積木,球池、手搖或吹的樂器、筆、硬皮圖畫書及錄影帶。

2-3

2-3歲的嬰幼兒已是精細動作的發展時期,可以讓小朋友玩穿線或者是穿洞的遊戲,也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

已能使用短句和片語,語言漸漸增多,能夠把握較抽象性的句子。此時期的幼兒對童話書和故事書有著濃厚的興趣,三歲時,能和其他人玩社會性的遊戲(:捉迷藏)。在玩具的選擇上可給予較精細的積木及『配對玩具』、『穿線玩具』以訓練小動作的發展。

 

陪孩子一起玩

讓寶寶充分的玩玩具固然重要,然而父母千萬不能只為了打發孩子的哭鬧,或彌補平日未盡的關心而拼命的買玩具給小孩,那麼玩具將失去其真正的意義。家長在一旁跟孩子玩,除了具備監督功能,防止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發生意外之外,更可適時協助寶寶玩耍,藉此增進親子關係,將玩具功能發揮至極致。

    玩具對幼兒的重要性

幼兒的生活重點就是遊戲,並透過遊戲過程中的感官刺激認識世界,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好的玩具不僅是寶寶的生活良伴,亦能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更重要的是安全性的考量,以下列舉各種玩具分類及選購建議,提供給家長參考。

★玩具種類:

● 嬰幼兒成長玩具: 提供充分的感官刺激,如音樂鈴、床邊玩具或發生玩具等。

● 填充玩具: 柔軟可以擁抱的玩具,可安撫寶寶情緒,如小熊玩偶等。

● 充氣玩具: 加強幼兒觸覺辨識能力與體能,並可在洗澡時玩耍,如充氣不倒翁或氣球、泳圈等。

● 積木玩具: 學習空間概念並培養創造力,如鑲嵌組合基木或堆疊積木等。

● 騎乘玩具: 增加感覺動作經驗,並強化髖部、腿部肌肉,如學步車或玩具三輪車等。

● 家具玩具: 刺激幼兒想像力及從中學習簡單的生活技能,如:扮家家酒玩具組。

● 音樂玩具: 刺激幼兒聽覺與觸覺,如玩具敲琴或小鈴鼓等。

● 體能玩具: 可強化肌肉發育及增進動作協調能力,如:拋圈圈或球類等。

● 水中玩具: 在水中玩耍使用,增加幼兒洗澡意願及樂趣,如:耐水的發條玩具等。

▲玩具選購建議

1. 針對幼兒的年齡與需要選擇適齡玩具

2. 選擇有ST』標示的安全玩具,並留意其材質與造型是否具有危險性(:是否有銳利邊緣或突出物,表面塗漆剝落,或為易碎材質等。)

3. 避免選購直徑小於3.17公分的玩具或玩具週邊零件,容易讓幼兒誤食造成異物哽塞或中毒。

4. 避免彈弓、BB彈之類具有危險性的玩具。

5.選擇有輪玩具時,應留意車體及車輪間的縫隙小於0.5公分或大於1.2公分,以防止幼兒將四肢伸入導致割傷或刺傷。

◆ 電子玩具安全需知

1. 盡可能避免讓年紀太小的幼兒接觸電子類玩具,在選購上則應留意可使用年齡,及材質、設計、玩法等方面是否安全,會發出刺耳聲響的玩具也不宜,以免損及幼兒聽力。

2. 使用玩具前,務必詳讀包裝上的指示說明與安全守則,特別是警告文字部分,如遠離火源與潮濕。

3. 裝有小電池的玩具必須讓幼兒無法自行換取或拆解,以免誤食引發中毒或哽塞、窒息。

4.玩具店線外露的部分應保持完整,且長度不超過30公分,以免引起觸電或繞頸意外。

5.定期檢查電子類玩具是否有零件脫落、電線外露等損壞情形,若已損毀或無法修復,並